- 明十三陵
- 在北京西北约44公里的昌平县天寿山下的小盆地上。
陵区面积达40平方公里。
有长陵(成祖)、献陵(仁宗)、景陵(宣宗)、裕陵(英宗)、茂陵(宪宗)、泰陵(孝宗)、康陵(武宗)、永陵(世宗)、昭陵(穆宗)、定陵(神宗)、庆陵(光宗)、德陵(熹宗)、思陵(思宗)等十三处明代皇帝的陵墓,统称明十三陵。
各陵除面积大小、建筑繁简有异外,其建筑布局、规制等基本一样。
平面均呈长方形,后面有圆形(或椭圆形)的宝城。
建筑自石桥起,依次分列陵门、碑亭、祾恩门、祾恩殿、明楼、宝城等。
各陵原设有“监”,专司祭祀扫陵之事,现仅存德陵监监墙。
十三陵以地面建筑宏伟的长陵和已发掘的地下宫殿定陵为最著称。
整个陵区原来四周都有陵墙,正门开在南端,蟒山、虎峪嵯峨两侧,好似一龙一虎踞守大门。
从明永乐七年(1409年)修建长陵起到清顺治元年(1644年)修建思陵止,二百多年间都被定为禁地,驻有陵卫。
China Attractions dictionary (中国名胜词典). 2013.